后退
疝气
菜单

疝气的治疗

一般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

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

(1)胶布粘贴法

取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儿腰围6-10厘米的医用胶布,一端前约5厘米剪成舌头样,另一段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插入。插入后,贴有胶布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

粘贴时必须适度贴紧,并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外围可加弹性带(松紧带),防止胶布滑脱。

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

(2)弹性腹带法: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

可白天佩带弹性腹带,睡觉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这方法操作较简便,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

二、手术治疗

逾2岁但脐疝仍未自愈得患儿,应手术治疗。

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果没有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切除疝囊,在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疝气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一处方:母丁香适量。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

用法1: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

用法2:取2份,分贴于两足心及肚脐,上盖棉花,以胶布固定,每半月换贴1次。

二处方:升麻3克,黄芪15克,大枣15克。用法:水煎服。

三处方:黄芪15克,升麻3克,桂圆肉10克,人参4克(党参15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

四处方:伴小茴10克。活鲫鱼60~90克2尾,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五处方:荔枝核5个,桔核10克,大小茴香各3克。用法:上述药材一起研成粉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

六、处方:黄芪、党参(适量)与桂圆、荔枝、红枣(各5-7 粒,不去核)水煎,带茶饮。在注意饮食的情况下,效果颇好,特别注意尽量少喝或不要喝酒。

西医治疗疝气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如下:

1.手术疗法有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补片修补术)、疝腹腔镜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通过剥离部分腹外斜肌用以修补疝环口,复发率相对较高、术后舒适感略差;

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片修补术):用一种补片材料代替剥离部分腹外斜肌修补疝环口,是目前国内县级以上医院的主流治疗方式。术后病人恢复快,舒适感复发率不到百分之一。(儿童因身体快速生长,而补片大小一定,不伸缩,因此,儿童疝一般不建议使用补片修补,用传统高位结扎修补术较多)

疝腹腔镜修补术:是通过腔镜修完成疝修补术或疝补片修补术,创伤相对较小, 对医生技术要求相对要高,省级以上大型医院或专业的疝治疗科室有陆续开展。目前还没有广泛开展。

2.保守治疗包括口服药物治疗以及疝气带治疗:

口服药:有助于缓解疝气疼痛、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由于不能使疝气脱出物回位疝环口愈合,只能起到辅助治疗效果;

疝气带:保健型疝气带物理上起到小肠不再脱出缓解疝气病情的作用,但保健型无法治疗只能短期内缓解病情,不及时治疗可能更会加重病情。

 疝气食疗保健

1、羊睾丸、鸡蛋各4个,水煮后吃蛋喝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用于本病气虚者。

2、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3、全蝎一个研末,装入鸡蛋孔内蒸熟食之。

4、猪肉120克、梧桐树根,八月瓜根、苍耳子各10克。炖服,每日1次。

5、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本方适用于小儿疝气者。

6、小茴香15克,食盐4克,青皮鸭蛋2个。

7、无花果有理气健脾之效。取无花果5个,小茴香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8、老丝瓜250克(焙干),陈皮10克,共研细末,用白酒冲服,每次3克,每日2次,连服1个月。

9、橘核30克,山楂核30克,水煎服,每日2次。有行气散结、通络止痛之效。

10、将黄芪24克、荔枝核12克、橘核9克、小茴香6克,放入1具洗净的猪肚内;将猪肚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炖至烂熟后,加入葱、姜、食盐后食用。可以补中益气,促使脏腑恢复原有位置。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