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退
红斑狼疮
菜单

红斑狼疮的治疗

红斑狼疮的治疗原则

个体化。迄今为止,红斑狼疮治疗尚无固定的模式,治疗方案的选定要因人、因何脏器损害、因病变程度而定。尤其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应以尽可能少的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SLE的治疗个性化非常重要,在SLE病人开始治疗前,必须对SLE病人病情活动进行评估,如抗核抗体、抗DNA抗体和低补体血 症及脏器受损程度,如心、肾、肺病变,皮肤和浆膜炎等作出正确评价,再进行治疗。

西医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 激素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药物,一般DLE不必服用,播散性DLE可以小剂量使用(泼尼松15-20mg/d)使用。深在性红斑狼疮和SCLE多用中等剂量(泼尼松20-40mg/d)。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激素治疗需要因人而异,对狼疮肾炎的和狼疮脑病的病人需要大剂量的使用激素治疗。病情控制后可以酌情减量。激素治疗一般需要维持数年,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激素的副作用(如继发感染、胃黏膜刺激、激素性糖尿病等)并进行积极的预防治疗。

2.免疫抑制剂:重症红斑狼疮(如来处肾炎,严重血小板减少)仅仅使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添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菌素、霉酚酸酯、雷公藤多苷等。

3.抗疟药:系统治疗以抗疟药为主。如羟氯喹,待病情好转后减为半量。一般总疗程为2~3年。

4.沙利度胺:该药有抑制白细胞趋化及吞噬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只要拥有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也可以用于少数DLE患者。出现疗效后药物减量维持,并继续治疗3~5个月,在大多数患者有效,但停药易复发。

5.氨苯砜:可以抑制白细胞趋化、稳定溶酶体膜。拥有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荨麻疹样血管炎。注意其副作用为溶血性贫血,药疹,粒细胞减少以及肝功能损害等。

6.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大剂量的免疫球蛋白可以阻断自身免疫伤害,可以用于子龙可多着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为重性红斑狼疮,红斑狼疮合并严重感染,消化道出血,昏迷等危重并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妊娠;激素猴子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时可以使用。

7.非激素性抗炎药:可以用于治疗关节炎和低热等症状。

8.其他治疗方法:有血浆置换,体外免疫球蛋白吸附,全身淋巴组照射等。

中医治疗

红斑狼疮在稳定期可以配合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进行辨证论治。

1. 盘状红斑狼疮

(1)气血淤滞证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秦艽10g、乌蛇10g、漏芦10g、黄芪10g、丹参15g、鸡冠花10g、玫瑰花10g、鬼箭羽15g、凌霄花10g、白术10g、 女贞子15g、白花蛇舌草30g。也可服用秦艽丸、散结灵配合交替用。

(2)阴虚火旺证

治法:养阴清热,活血化瘀。

方药:南北沙参各15g、石斛15g、元参15g、佛手参15g、黄芪15g、干生地15g、丹参15g、花粉15g、赤芍15g、紫草15g、鸡冠花10g、黄连10g。也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当归丸、大补阴丸等。

2.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方药:凌霄花10g、鸡冠花10g、玫瑰花10g、野菊花10g、白术10g、伏苓10g、女贞子15g、菟丝子15g、地骨皮15g、青蒿15g、 鸡血藤15g、白花蛇舌草30g。

3.系统性红斑狼疮

(1)毒热炽盛型:

治法:清营解毒,凉血护阴。

方药:解毒凉血汤加减。

(2)气阴两伤型:

治法:养阴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南北沙参各15g、石斛15g、元参30g、玉竹10g、党参15g、生黄芪30g、当归10g、丹参15g、鸡血藤15g、秦艽15g、乌蛇10g。持续低烧加地骨皮、银柴胡;月经不调加益母草、泽兰;心悸加紫石英、合欢花;头晕头痛加茺蔚子、钩藤、川芎、菊花。也可服用八珍益母丸,养阴清肺膏。

(3)脾肾两虚型:

治法:健脾益肾调和阴阳。

方药:黄芪15~30g、党参15g、太子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熟地15g、女贞子15g、菟丝子15g、车前子15g、
仙灵脾10g、肉桂10g、丹参15g、鸡血藤30g、草河车15g、白花蛇舌草30g。全身水肿加用海金沙、抽葫芦、仙人头; 腰疼加川断、杜仲;腹胀胁痛加厚朴、陈皮、香附;尿闭加肾精子。也可服用滋补肝肾丸,黄精丸、六昧地黄丸。

(4)脾虚肝郁型:

治法:健脾舒肝,活血理气。

方药:白术10g、茯苓15g、柴胡10g、枳壳10g、陈皮10g、厚朴10g、茵陈30g、薏米30g、五味子10g、赤芍10g、丹参15g、白花蛇舌草30g。

(5)风湿痹阻型:

治法:祛风湿宣痹,温经活血通络。

方药: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5g、秦艽15g、乌蛇10g、丹参15g、鸡血藤15g、天仙藤15g、首乌藤15g、 女贞子15g、草河车15g、白花蛇舌草30g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