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退
乳腺囊性增生病
菜单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

西医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囊性增生病绝大部份可以用非手术治疗,如用乳罩托起乳房,用温水热敷、按摩乳房等方法可缓解疼痛绝经前期疼痛。
二、药物治疗:
1、适用人群:
中药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激素治疗,通过激素水平的调整,达到治疗的目的。
2、常用的药物:
黄体酮5~10mg/d,月经来潮5~10天服用;丹他唑200~400mg/d,服2~6个月;溴隐亭5mg/d,疗程3个月;
以增生腺体检测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口服他莫昔芬(三苯氧胺)20mg/d,2~3个月。
3、不良反应:
激素疗法不宜长期应用,以免造成月经失调等不良反应。
三、手术治疗
1、手术目的:
明确诊断,避免乳癌漏诊和延误诊断。
2、适应证:
(1)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疗效不明显,肿块增多、增大、质地坚实者;
(2)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见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并有不典型增生者;
(3)年龄在40岁以上,有乳癌家族史者,宜选择手术治疗。
3、手术方案:
根据病变范围大小,肿块多少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1)肿块切除:
适用于肿块直径<3cm者,可行包括部分正常组织在内的肿块切除。
(2)乳腺区段切除术:
适用于病变仅限于某局部,病理结果示有上皮细胞高度增生、间变,年龄在40岁以上者,可行乳腺区段切除。
(3)皮下乳腺单纯切除术:
适用于有高度上皮细胞增生,且家族中有同类病史,尤其是一级亲属有乳腺癌者,年龄在45岁以上应行乳腺单纯切除术。
(4)乳腺根治术:
适用于35岁以下的不同类型的中等硬度的孤立肿块,长期治疗时好时坏,应行多点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阳性者应行乳腺根治术。阴性者可行肿块切除送病理,根据病理结果追加手术范围。
中医治疗
1、适应人群:
疼痛明显,增生弥漫者,可服中药治疗。
2、治疗原则: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化结。
3、药名:
乳癖消片、乳结消颗粒、乳康片等。
二、验方:(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痰湿型
(1)表现:
患者形体多肥胖,或多疾,或倦怠嗜睡,有的患者皮肤油垢较多,体味明显,或白带多且略偏黄,大便粘稠而不畅顺,或常咯痰,舌质红,舌苔略黄厚,月经来潮时乳房隐隐作痛。
(2)治疗原则:
化痰湿、散乳结为主。
(3)药方:
半夏12克,制南星10克,陈皮12克,浙贝母15克,橘核30克(也可用等量黄皮果核、柚子核等代替),鹿角霜20克,生牡蛎30克(先煎),海藻18克,蜜枣5枚,郁金15克。
(4)用法:
上药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温服。
2、肝郁型
(1)表现:
月经将来潮时,乳房胀痛,增生小叶疼痛尤明显,怒时则乳房胀痛更甚,平素易郁怒,舌质偏晦暗,或睡眠欠佳。
(2)治疗原则:
解郁散结为主。
(3)药方:
八月扎12克,合欢皮15克,郁金20克,海藻18克,生麦芽32克,赤芍10克,当归6克,柴胡10克,枳壳12克,莪术8克,青皮5克,橘核30克(或黄皮果核、柚子核均可),甘草7克。
(4)用法:
煎、服法同上。
3、血虚型
(1)表现:
面色苍白无光泽或萎黄,体倦乏力,口唇、指甲淡白,月经色淡红,行经时乳腺增生区隐隐作痛,脉搏细而无力。
(2)治疗原则:
补血散结为主。
(3)药方:
当归身12克,川芎10克,丹参15克,鹿角霜18克,黄皮果核30克(或橘核、柚子核均可),黄芪15克,昆布20克(洗去盐分),甘草6克,蜜枣3枚。
(4)用法:
煎法同上,可隔天服1剂,连续服15剂为1疗程,服后如见肿块缩小,可继续服2~3个疗程。
4、肾虚型
(1)表现:
症见腰膝酸软,下肢乏力,或耳鸣、夜多小便、性欲减退、健忘,或白带清稀,月经来潮时,乳房隐隐作痛,舌质淡,脉搏沉细(即用手指略重按始能摸到)。
(2)治疗原则:
补肾散结为主。
(3)药方:
巴戟12克,仙灵脾10克,肉苁蓉15克,鹿角霜18克,淮山20克,海藻15克(洗去盐分),淮山12克,橘核20克(或黄皮核、柚子核均可),甘草5克,蜜枣3枚。如肿块较硬加莪术10克,三棱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海蛤壳30克(生煎)。
(4)用法:
煎服法同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