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退
科室主页
菜单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三级甲等

普通外科

科室介绍
详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肝脏外科   成立于上世纪50 年代,是国内较早开展肝叶切除的医院之一。在老一辈外科专家韩明、吕新生等教授的领导和努力下,本学科逐渐发展壮大,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开展了Ⅰ、Ⅷ段肝癌切除术,手术成功率高,疗效满意。九十年代初,成功地进行了亚洲首例辅助性异位肝移植。90 年代中期完成了常温下肝门阻断、肝缺血预处理的系列研究,在国内肝脏外科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近年来,在新的学科带头人王志明教授、杨连粤教授的带领下,在肝癌的外科治疗和肝脏移植等方面不断进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孤立性大肝癌的概念   经过10 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科技攻关,发现了一种独特类型的大肝癌,虽然肿瘤巨大,但其具有较好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分子生物学特征,手术后效果好,并将这一特殊类型的大肝癌,称之为孤立性大肝癌(即区别于结节性和弥漫性两种肝癌类型的一种新的亚型肝癌),从根本上改变了大肝癌不可切除的传统观点,使得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得以显著的提高,为大肝癌的外科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近年连续实施了578 例巨大肝癌以及一些被传统视为禁区部位的肝癌的肝切除手术,总的手术死亡率0.35%,并发症发生率为22.84%,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这一研究先后获得了973计划、863计划、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连续资助。   2、个性化肝癌综合治疗   联合消化内科、介入科、肿瘤化疗科、放疗科设立了肝癌专病联合门诊(年门诊量约2000 人次/年),为每一位就诊的肝癌患者量身定做规范化个体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治疗过程中因争夺病源而导致的治疗不当、治疗不足和过度治疗,从而提高了肝癌的疗效,患者肝癌切除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达到67.2%、50.3%、34.8%,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04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与试验研究》获得了湖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3、先进的肝叶切除技术   在湖南省内率先开展了半肝全血流阻断下的肝叶切除术及精准肝切除术,近三年完成各种复杂的肝叶切除术(包括肝三叶切除、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肝Ⅶ、Ⅷ段切除及肝Ⅳ、Ⅴ段切除等)约300 余台, 总的手术死亡率为0.65%,总的并发症率为24.3%。   4、成熟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技术   2000年8月在湖南省内率先采取多弹头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直径<5.0 cm 者,数目小于3 个的肝癌患者);术后复发性肝癌;胃肠、乳腺、肺及子宫等癌肿合并肝转移灶(其转移灶直径<5 cm数目少于3 个者),至今已完成病例700 余例,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5、完成中南地区首例成人间活体肝脏移植   2007 年成功地完成中南地区首例成人间扩大左半肝活体肝脏移植,之后又为5 位患者成功地进行了成人间活体肝脏移植,手术成功率为10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技术成果一等奖。同时,自 2002 年以来,先后成功完成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手术60 余例,再次移植手术1 例,其中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肝移植38 例,手术成功率97%,肝脏移植手术已成为我科常规手 术项目。   6、腔镜技术   2008年起我科在湖南省最先开展腹腔镜辅助、完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至今已完成100余例。其中完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已完成68例,无严重并发症,无1例中转开腹,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天,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仅3例患者术后肝内局部复发,随访至今无死亡病例,无Trocar位置转移病灶,为肝癌微创化外科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甲状腺外科   每年完成各类甲状腺手术约600 余例,其中甲状腺癌手术90 余例,甲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70 余例。国内外首创自体静脉移植桥接修复喉返神经缺损技术,并完成一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努力,本专科在上述治疗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治疗效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1、规范甲状腺良性结节和甲状腺癌的治疗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但国内并没有统一的治疗指南,治疗上存在着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的现象,本专科参考最新的国外指南,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制定了本科室的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诊治规范,对每一位患者采取规范化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2、常规采用低位小切口,不切断颈前肌群技术   对甲状腺良性病变(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原发性甲亢)手术,采用低位小切口,不切断颈前肌群,切口皮内缝合的手术方式,既减轻了病人的术后痛苦,又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患者对美观的需要。   3、腔镜甲状腺外科手术   对一些颈部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根据其需要,通过经乳、经腋等不同路径采用腔镜甲状腺手术,3 年完成手术200 余例,其中一侧甲状腺全切66 例,甲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2 例。率先在国内提出4 步法完成腔镜下甲状腺全切术中对于喉返神经显露和保护的技术。   4、自体静脉移植桥接修复喉返神经缺损   近年来利用该技术为来自全国各地的30 余例因甲状腺手术造成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了治疗,术后有效率为85%,最大程度的恢复了患者的发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07 年,该技术被评为中南大学新技术成果一等奖。 三、胰胆外科 科室基本情况 湘雅医院普外科胰胆外科亚专科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点,2000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12年被评为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师资力量雄厚,现有3位博士生导师,1位硕士导师。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0余项。国外杂志发表100余篇SCI论文,国内刊物发表500余篇论文。培养胰胆外科专业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现有在职医生13人,技术员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主治医师4人。 专科特色 1.胰腺胆道恶性肿瘤的外科综合治疗 自上世纪80年代,科室积极开展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手术技术不断改进,手术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年均完成各类胰腺、胆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200余台次。2002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改进的临床系列研究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科室结合最新的国际指南,积极配合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放化疗,进一步提升了胰胆恶性肿瘤的长期存活率。目前,湘雅医院胰胆外科是湖南省胰腺外科学组的主任单位,是湖南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单位。 2.重症胰腺炎的微创治疗体系的建立,极大提高了重症胰腺炎的抢救水平 湘雅医院胰胆外科是目前中南地区最大的重症胰腺炎治疗基地,年均收治重症胰腺炎200余例,抢救成功率大于80%。在国际上率先采用中药甘遂、低分子量肝素等治疗重症胰腺炎,该成果荣获2004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在国内率先开展精准微创法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的胰腺坏死感染,使得极重型胰腺炎的救治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荣获湘雅医院2016年度医疗新技术成果奖一等奖,同时荣获2016年度黎介寿院士胰腺炎论坛一等奖;建立了包括重症医学科、感染控制中心、康复科、影像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团队(MDT),并构建了重症胰腺炎就诊绿色通道,为抢救湖南省内重症胰腺炎患者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就诊通道。 3.胆囊、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湘雅医院胰胆外科在省内率先开展腹腔镜、ERCP、胆道镜、经皮经肝胆道取石术等微创术式,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的治疗水平稳居国内前列。目前特色治疗项目包括:各类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ERCP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镜治疗各类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的日间手术、经皮经肝胆管结石取出术等。 4.腹股沟疝的微创手术 自200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手术以来,年均完成500余例手术,复发率低于5%,90%的病人可于术后第二日康复出院。目前,湘雅医院胰胆外科是湖南省最大的腹股沟疝治疗中心,是湖南省腹腔镜腹股沟疝的培训中心。 四、血管外科 随着血管外科疾病的增多,医学各专科越分越细,湘雅医院为适应社会的需求,于2002年成立了血管外科和湖南省湘雅血管外科中心。   血管外科成立仅十年之久,但血管外科的工作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尝试。在著名的外科专家鲁恩赐、韩明、吕新生教授的领导下,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开展了门脉高压的研究,对断流术与分流术进行了大宗病例的总结,以致成为该方面引用的经典文献。70年代初就开展了腹主动脉瘤切除手术,80年代血管瘤的注射治疗成为血管外科的一特色医疗使成千上万的患者受益。 专科特色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血管外科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期,2000年开展了我省第一例腔内血管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2001年开展了我省首例腔内隔绝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现在腔内血管外科已成为该科的一常规治疗手段,除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外,还开展了椎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动脉硬化闭塞症、各种动-动静脉瘘的腔内血管支架治疗。使巨创手术变成微创手术,既往不能手术的成为手术的可能。在静脉疾病率先在省内开展了下肢静脉曲张的腔内激光治疗和射频治疗,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纷纷要求前来治疗。   除了开展各种血管腔内治疗等微创手术外,各种常规血管手术已普遍开展。如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各种动脉闭塞症的血管搭桥术,动脉瘤切除、动静脉瘘切除血管重建术,各种血管损伤的抢救血管重建术,挽救了大量患者生命,并免除了截肢的痛苦。   巨大复杂性血管瘤的切除,特殊部位复杂的体表血管病的注射硬化剂治疗成为血管外科的另一特色,有来自全省各地和周边省市大量患者接受注射治疗而获益。   2011年开展我省首例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转流加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杂交手术治疗复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以及累及主动脉分支的主动脉夹层的烟窗技术也在普遍开展。   2012年底又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开槽带分支的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既保证了主动脉头向三根血管的供血,又完整覆盖了主动脉夹层破口此为国内领先水平。   血管外科技术力量雄厚,有著名的外科前辈韩明、吕新生、汤恢焕教授任顾问,黄建华教授为血管外科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经验丰富刘光强副教授协助下全面开展工作,目前全科拥有45张床位,医护人员20余名,其中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名、研究生4名,是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血管外科。   另外,血管外科中心聚集了血管外科、胸心外、心内科、放射科介入科、B超室、手术室、麻醉科、普外科等方面精英,成立了湘雅血管外科中心,为各种疑难杂症排忧解难。 五、胃肠外科 湘雅医院胃肠外科是普通外科的一部分,专科成立于2004年,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是省内规模最大的学科之一,为中国抗癌协会胃肠肿瘤培训示范基地之一。学科设有一个专科病房,病床数54张,年收治住院病人2000人次,年门诊量达20000余人次。有博士导师3人、正副高级职称7人、主治医师5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4人、护士13人。主治以上职称均具博士以上学历,每年带教博士生和研究生8-10人。   本专科开设有胃肠道肿瘤、肛肠疾病、肠瘘、肠内外营养、家族性腺瘤性肠息肉疾病、炎性肠病的外科治疗等门诊,病房常年设置一支专业技术力量雄厚、责任心强的医护队伍,多年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医疗护理服务,医护人员在各自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坚持科主任、教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分级查房制度,为病人的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和护理提供了根本保证,满足了病人身心需要,深受广大患者好评。科室配备有肛肠疾病门诊手术室,拥有腹腔镜、电子结肠镜、肛肠治疗仪等先进设备。临床治疗主要是胃肠道外科疾病、胃肠及腹腔肿瘤、肛肠疾病、腹腔镜手术等,其中胃癌手术、结肠癌手术、低位直肠保肛手术、胃肠道腹腔镜手术、吻合器痔切除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胃肠外科主要研究方向是致力于胃肠道肿瘤的多学科治疗及规范化手术推广、微创外科在胃肠疾病(包括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应用、肠瘘和肛肠疾病的综合治疗、痔病的无痛治疗等。每年开展各类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数八百余例,居于省内前列。同时己广泛开展腹腔镜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其中全结肠切除、微创腹腔镜治疗胃肠道肿瘤、腹腔镜辅助上腹联合脏器切除等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本专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静脉营养与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和实验室研究,率先对手术营养不良、短肠综合征、肠瘘及危重病人进行了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根据病情及需要,设计营养素齐全,符合生理要求的治疗饮食,使患者能够得到补偿消耗、恢复体力、降低分解、促进合成,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促进伤口愈合,使机体能早日康复。并作为湖南省医学会普通外科肠内、肠外营养专业学组的挂靠科室,承担着指导湖南省其他医院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工作,也促使营养支持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   该科在科研方面频出成果,获科研课题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获部省级10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   专科特色:胃肠外科成立于2004年,一直坚持走专科化发展的道路,对相关胃肠道疾病如胃肠道肿瘤的综合诊治、肠瘘的防治、炎症性肠病的外科处理、慢性便秘的外科处理、肛周常见疾病的处理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重点对胃肠道间质瘤的综合诊治、胃癌、大肠癌的规范化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处理、肠瘘的综合诊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及相关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1、胃癌、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   胃癌、结直肠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本科收治的最常见病种之一。如何提高其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逐步建立和规范了以外科为主的胃癌、结直肠癌多学科规范化综合诊治体系(包括胃癌、结直肠癌多学科团队的讨论、规范化的胃癌D2根治、结直肠癌的全系膜切除、各种不同术式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等),让患者能够享受到国内先进的医疗服务和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建立并不断完善了胃癌和结直肠癌的病例管理和病人随访制度(目前已做到对胃肠道肿瘤患者90%以上的随访登记率)。自2011年以来,开始制定和实施了胃癌临床路径,使治疗更加规范化、专业化。本科近3年开展各种术式治疗胃癌1812例(其中腹腔镜下胃癌根治、全胃切除107例)、结直肠癌2521例(其中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全结肠切除513例),手术例数居湖南省各医院之首。   2、胃肠道间质瘤的综合诊治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科在国内首先认识了胃肠道间质瘤这一长期被误认的疾病,并建立和逐渐完善了胃肠道间质瘤的长期诊治制度,做到对每例患者进行登记、定期随访追踪,也是国内最早开展胃肠道间质瘤手术+靶向治疗+随访制度的科室之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保存了大量的病例资源,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的组织标本、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在特殊部位(十二指肠、直肠)间质瘤的术前辅助治疗和采取不同术式,以及靶向治疗的少见不良反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71例不能手术及转移复发患者经服用靶向药物后再手术治疗,无进展生存(PFS)68.3月,5年生存率67.6%。   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的综合诊治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们率先在国内开展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法(IPAA)治疗FAP(以往多行回肠造口或回直肠吻合),IPAA占全部病例的 78.9%,并著文向国内介绍。对防止腺瘤残存恶变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排便次数7.141.28(5-11)次/24小时。此后又不断改良术式,废除直肠肌鞘,用双吻合器法行超低位吻合,免去预防性回肠造口。对十二指肠腺瘤和恶性病变的处理,对腹腔、腹壁硬纤维瘤的手术/药物治疗,对腺瘤的NSAID药物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年来又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对患者建立长期随访,重视诊断和处理肠外病变。我们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APC基因截短蛋白检测(TPT)。   4、肠瘘的综合诊治   肠瘘尤其是高位肠瘘、多处复杂肠瘘一直是胃肠领域的治疗难点。我科在国内较早开始使用肠外、肠内营养及充分引流来治疗肠瘘,随着营养制剂和营养治疗观念的改变、引流及手术技术的改进、药物的丰富,肠瘘治疗的有效率已大有提高,近年来更是随着造口护理技术的改进,肠瘘的治疗成功率大为提高,近3年治疗130余例,成功率达70%以上。   获奖情况:   1.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大肠癌转移相关蛋白获2009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胃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获2011年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科室医生
更多 +
医生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