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退
医生文章
菜单

一周宝宝脖子有个疙瘩

2022-10-17
5.04万
王志新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儿科
留言

一周宝宝脖子有个疙瘩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结构淋巴结,也可能是病理因素引起的,常见的如先天性肌性斜颈、鳃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头颈部淋巴管瘤等先天性疾病导致,或是由荨麻疹、急性和慢性颈淋巴结炎等非先天性疾病引起,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治疗。

一、正常情况

颈部是大量淋巴结聚集处,位于下颌、颈前区,颈后区,收纳来自颏部、口底、舌尖、头颈部处的淋巴液,部分正常的淋巴结在没有发生肿大的情况下,也是可能被触摸到的,所以一周宝宝出现脖子有个疙瘩的现象,可能是正常的淋巴结,如果进行触摸,其性软,皮下能够滑动,直径小于0.5厘米,像黄豆大小,且宝宝无哭闹或其他异常,一般属于正常情况,不需要特殊处理。

二、先天性疾病

个体出生后一个月内称为新生儿期,而一周宝宝属于新生儿,若出现脖子有个疙瘩,排除是正常淋巴结的情况,一般应首先考虑是先天性疾病引起的。

1)先天性肌性斜颈:常见的症状是,宝宝在出生数日,可摸到宝宝的一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有疙瘩,疙瘩表现为硬结,摸起来像一条紧绷的绳索,可随肌肉移动,两侧对比,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变短。一岁以内的肌性斜颈宝宝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可以对斜颈部位进行轻柔按摩,并且配合热敷治疗。以轻柔手法将头部拉向健侧,在夜间睡眠时可以用沙袋进行颈部固定。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手法力度可以逐渐增加,将患者枕部向健侧旋转,下颏转向患侧,长期坚持一般可以取得良好疗效;而一岁以上或保守治疗失败的患儿可采取胸锁乳突肌切断术。将挛缩的胸锁乳突肌从胸骨头和锁骨头方面切断,来彻底切除异常的牵拉,恢复正常的头部位置,以一岁至一岁半为最佳手术时期。

2)鳃裂囊肿:为先天性发育异常。鳃弓发育异常,则形成鳃裂囊肿或瘘管。囊肿多位于颈部外侧,胸锁乳突肌之深部,可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定的疙瘩。一般在确诊后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如有感染,则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例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控制好感染后行手术切除治疗。

3)甲状舌管囊肿:通常是由于甲状舌管胚胎发育异常,同样也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甲状舌管处出现异常肿大,表现为脖颈出现稍硬的疙瘩,这些疙瘩一般位于颈部中线、甲状软骨与舌骨间,常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其治疗方式主要也是手术治疗,主要是完整切除囊肿或者瘘管,同时需要部分切除舌骨,彻底清理囊壁或窦道,以避免复发,不宜行手术治疗者可进行硬化治疗,但其效果相对不够理想,易复发。

4)头颈部淋巴管瘤:多数在出生后即出现,90%发生在2岁以前,属于淋巴组织的先天性疾病,多位于颈侧偏后区域,较大时也可向上至面颊部,腮腺区,向下至腋窝,胸部。一经确诊,应积极治疗,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穿刺抽液+局部注药治疗,手术切除+局部注药治疗,多数治疗效果可以令人满意,预后一般较好。

三、非先天性疾病

在排除了先天性疾病的可能性后,再考虑一周宝宝脖子有个疙瘩,是因为全身各系统未发育完全,免疫系统作用有限而导致的各类非先天性疾病引起的,常见的有荨麻疹、急性和慢性颈淋巴结炎等。

1)荨麻疹:荨麻疹临床较为常见,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一周宝宝多见于环境改变、过敏等因素引起,在皮肤表现为疙瘩,脖子也可以波及,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可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在治疗方面,首先应去除病因,无论年龄大小,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针对一周宝宝由于荨麻疹产生的颈部小疙瘩也可遵医嘱采取药物治疗,例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组胺类药物,必要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2)急性和慢性颈淋巴结炎:当颈部淋巴结受到细菌侵扰时,颈淋巴结和鼻、咽、喉、口腔等处出现炎症,可致颈部淋巴结肿大,在皮肤可表现为疙瘩。急性淋巴结炎时,有红、肿、痛、热等急性炎症特点,起病快,常伴发热、局部压痛;颈淋巴结慢性炎症时,病程长,症状轻,常位于下颌下区,淋巴结较小,可活动,压痛不明显。二者治疗方式基本相同,以抗感染为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例如阿莫西林胶囊、罗红霉素胶囊等。当口服药物效果不理想时,也可以配合静脉注射来加强治疗,一般抗炎治疗后即可消退。严重者应脓肿切开引流,去除病灶。

建议家属应及时带患儿前往医院进行正规地诊断,调理,以免耽误病情。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TA的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