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生病或者去医院接种疫苗,极有可能留下硬包块,特别是像接种卡介苗、百白破等防疾疫苗,药水吸收比较慢,多数会有硬疙瘩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热敷
打百白破疫苗、卡介苗后,小孩手臂的注射部位很容易出现无菌性化脓,化脓以后会留下一个疤,不要担心,是正常的。可以用热手巾外敷促进吸收。生病后打针引起的肿胀淤青,也可以通过热敷缓解。
碘酒消毒
如果硬块化脓溃疡了,可以用碘酒或者生理盐水在注射部位表面洗一下消毒,防止伤口感染及溃疡面积的扩大。
外敷硫酸镁溶液
把硫酸镁液倒在碗里,热水混合,用纱布或者小毛巾蘸取,稍稍拧干后敷在硬结处,最好在上面焐一个热水袋来保温,每5分钟更换1次,持续15~20分钟,每日2~3次。硫酸镁溶液外敷目的是使局部肌肉放松,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药液的吸收,使硬块变软消散,注意药物必须是在正规药店购买,并且要遵医嘱使用。
严重时及时去医院
如有肿痛明显、发热,局部液性波动,考虑局部感染,形成脓肿,这时候应行脓肿切开引流,最好赶紧去医院为好。
打针后的注意事项
- 不要沾水打针后3天内不要沾水,特别是打疫苗的小孩,沾水很可能导致局部感染溃疡。
- 不要抓绕打针后可能会出现微微的痛痒,一定注意别让孩子抓绕,穿衣服也穿宽松一些的,避免挤压肿包。如有脓液流出,可用无菌纱布或棉花轻轻拭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