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退
科室介绍
菜单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学科,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现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百名优秀医生获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黑龙江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得者4人,博士生导师7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学科,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现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百名优秀医生获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黑龙江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得者4人,博士生导师7人。

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始终以“救死扶伤”为已任,在学科带头人姜洪池教授的带领下,精益求精攻克医学难题、创新手术模式,扩大了学科的国内外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学科重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本学科的博士研究生20%都有在国外攻读学位或访问留学的经历,毕业的博士生已有2人在国外行医;近年来学科科研工作成绩又有重大突破,致力于打造一支临床、教学、科研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团队。

回首哈医大一院普外科每一次的成长与前进,无不凝聚着学校和医院各位领导、各个部门的关怀与支持,无不凝聚着学科带头人、团队带头人、老一辈学科骨干以及团队每一个成员的辛勤与努力。哈医大一院普外科是一个充满梦想与希望的团队,每一次的前进与成功都是我们新的起点,每个人付出的汗水都滋养着团队新的梦想,每一份支持与帮助我们都将化为追梦的动力,哈医大一院普外科正向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学科”这一宏伟目标不懈努力。

近三年来,哈医大一院普外科科研成绩每年均有新的突破,2010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13年,学科有两篇SCI影响因子突破10分的文章,最高达12.042,近两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卫生行业专项子课题3项。教学方面,近年来主编《外科学》、《普通外科学》两部国家级规划教材,《腹部创伤学》、《中国脾脏学》、《脾脏肿瘤外科学》、《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等五部人民卫生出版社或人民军医出版社的著作,副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著作14部。学科于2012年被批准成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外科医学院普通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成为国内第九家通过此认证的学科,这对于学科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专科医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学校“创建科研教学型大学”方针的指引下,哈医大一院普外科的每位同事、研究生都从未曾停息。

哈医大一院普外科注重学科特色建设,支持和奉行“专科有特色,专家有特长”的学科建设方向。二十年前,以姜洪池教授为代表的普外科团队完成了国际首例亲属供脾劈离式脾移植治疗血友病甲的病例。在此基础上,学科在脾脏外科方面的一系列研究与新技术相继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开创了哈医大一院脾脏外科国内领先的大好局面。至此,带头人姜洪池教授毅然决定为学科发展铺筑一条专科有特色的道路,倡导专业化的发展模式。

如今,学科分为八个亚专科病房:甲状腺乳腺外科,胰胆外科,微创胆道外科,胃、脾、门静脉高压症外科,结直肠外科,肝脏外科,血管外科,肛肠外科,编制床位336张(另有综合病房88张床位,全年90%左右为普外科的病人)。各亚专科带头人张伟辉、朴大勋、代文杰、刘冰、梁德森等教授已是省内本专业的著名专家,刘连新、孙备、乔海泉三位教授更是国内肝脏外科、胰腺外科和脾脏外科的知名专家。学科每年完成手术近12000例,其中多有疑难危重病例、省外乃至国外慕名前来的求医者。学科在医疗上以是黑龙江省普通外科当之无愧的排头兵。在此基础上,学科突出肝脏外科、脾脏外科、胰腺外科三条主线,打造品牌专业。现已达到脾脏外科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肝脏外科、胰腺外科国内先进的水平。2012年,意大利著名外科专家Isidoro Di Carlo教授专程前来学习脾脏外科手术,另有美国俄亥俄州和墨西哥学者拟前来学习。

哈医大一院普外科创始于1949年建院之际,始终秉承着哈医大“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和“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工作作风,坚定不移的恪守着“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医务工作者誓言。学科历经几十年、几代人,包括老一代专家丁立、孙甲东、李广华、吴业权、宋春芳等教授的辛勤耕耘与奋斗,现已形成临床规模雄厚、医疗技术精湛,科研教学成绩骄人,学术地位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好势头,且在奋斗之路上从未缓步。  

姜洪池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肝脾外科专家,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同时也是哈医大一院普外科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如今的每一次成绩的突破,都离不开学科带头人姜洪池教授的悉心指导。

在学科带头人姜洪池教授的带领下,普通外科正向着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学科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行。追逐着这一共同的目标,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凝聚在了一起。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SCI文章影响因子突破10分、学科专业化快速发展,我们正沿着名师为我们指引的方向稳步向前。